0%

垃圾分类随想

我家附近有两个垃圾站,其中一个是垃圾站,另一个也是垃圾站,但是这两个垃圾站对垃圾的处理却截然不同。

A垃圾站管理非常严格,垃圾必须分类投放,上次有一个女孩因为上班着急,就随手把吃完的外卖不用的餐具和其他垃圾丢尽了一个垃圾桶,被换位人员和保安堵在了门口,小姑娘都被这阵势吓哭了,一边道歉一边把垃圾捞出来重新分类放置才得以脱身;B垃圾站管理比较粗放,大部分垃圾都放进了‘其他垃圾’的垃圾桶,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,并且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上放上了比较沉砖块或石头,如果你想把垃圾分类投放,得费不少力气。

这个现象很有意思,在国家大力推广垃圾分类,减少浪费的时候,同一个地方的两个垃圾站,在执行上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!这是为什么呢?我花了点时间了解了一下,原来这完全不同的结果,根源来自于指标这个东西。A垃圾站是有硬性指标的,监控和管理比较完善,发现有乱倒垃圾的情况,会对负责人严厉处罚;而B垃圾站则没有这个硬性指标,没有监控,也没有巡逻检查,垃圾分类之后要分别处理,尤其是有害垃圾,B垃圾站为了方便,就让倒‘其他垃圾’桶。

这种基于指标的管理,不是个例,在其他组织里也经常碰到,比如公司最常见的KPI考核,好多公司在走下坡路或者不愿意支付更多工资的时候,往往会想到用绩效考核这个方法来实现‘降本增效’这个目的,通过设定各种指标来考核业绩,但是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些指标是死的,员工没有话语权,只能在指标本身上想办法,让数据更好看,但其实并未改变什么!而不愿意受指标左右的人,大部分会选择离开,换一个更好的环境。这就导致公司内的员工,有能力的会选择出走,没能力的,想着优化数据。这样的结果会使得公司往更坏的方向发展。

有句话叫“你考核什么,就只能得到什么,考核之外的,你什么都得不到”。因此,你想在某个方面做的更好,不如告诉他们,什么是正确的,比设置指标更好。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